合金铜嵌银眼阿弥陀佛像 收藏


拍卖号:3016

尺寸 :H31cm

估价 :RMB:800,000-1,000,000

成交价:1,035,000.00

来源 :来源:有容旧藏

拍卖描述

随着佛教的密教化进程,图像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为菩萨装佛像的出现,如宝冠佛即为一例,其他如五方佛在密教中也常见菩萨装。这尊像结跏趺坐,双手结禅定印,为阿弥陀佛的手印和姿态。阿弥陀佛,梵语Amitaba,意译为无量光或无量寿佛,乃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在中国汉地佛教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观世音与大势至两大菩萨为胁侍,在极乐世界教化众生,接引有情。阿弥陀佛悲愿广大,慈心深切,而其念佛法门,又简单易行,因此,归依者极为众多,故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之说。 阿弥陀佛成就光明无量之愿,其威神最为第一,能使一切众生愉悦欢喜,面貌庄严,身意柔软,而生善心,无复苦恼,延年益寿,命终之后皆得解脱。 阿弥陀佛以黄铜制作,面部方圆,细长的眉毛用阴线刻出,俯视的眼睛嵌银,大而有神,鼻梁挺直,鼻翼小巧,人中短,嘴唇饱满。头戴五叶冠,额前刻画一圈波浪状卷发。阿弥陀佛肩上的帛带于身后呈半圆形,并以铜条固定在肩部,这种做法在13世纪前后的藏传佛像中较为常见。身后颈肩部刻字:oṃ ā, oṃ sarva byid svāhā,译作:唵阿,愿一切清净! 12世纪前后的此类造像,以前多被认为制作于藏西,随着西藏自治区的对外开放,更多研究者有机会深入西藏考察,并提出新的观点。瑞士学者米歇尔·汉斯(Michael Henss)通过对卫藏地区的考察,发现这些曾被归入藏西的样式,大量出现在西藏腹地的寺院当中,有些体量相当大,不便挪移。因此,米歇尔·汉斯认为应该将这些原来认为是藏西的金铜造像,归入卫藏地区。藏传佛教造像当中,15世纪以后的造像存世量较大,而之前的作品存世不多,加之历史上的数次破坏,完整品较少。早期佛教造像展现了佛教传入西藏初期人们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在风格上体现出早期佛教艺术的发展进程,因此无论其艺术价值还是学术价值都无可取代。此像比例协调,工艺精湛,风格透露出早期造像特有的朴拙与力量感。部分细节虽有损佚,并不影响造像的整体效果,在目前流散的早期佛教艺术中亦属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