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冠释迦牟尼佛,顾名思义,以佛装释迦牟尼像头戴宝冠而得名,这类宝冠佛的出现与密教形成有关。密教是印度佛教、印度教和印度民间信仰融合的产物,在密教出现以前,佛像仅着通肩或袒右袈裟,一般不佩戴任何饰物,这一造像装饰特点在斯瓦特、犍陀罗地区发现的佛教艺术初创时期的造像中可以得到印证。7世纪后,佛教逐渐密教化,随着佛教神格体系的逐步完善,金铜佛造像开始追求奢华的装饰,不仅戴上了宝冠,有些还在身体各部位佩戴华丽贵重的装饰品。宝冠佛的形象后来传入中国西藏、印度西北部和中亚地区。随着藏传佛教的逐步发展成熟,这一类型的造像制作也逐步变多,并且在元代达到第一个高峰,这一潮流一直延续到了明代,本件作品,便是明代初期宝冠释迦牟尼的一件代表性作品。 此尊释迦牟尼佛头戴五叶宝冠,中央宝冠为半月形,此为三叶冠向五叶冠过渡时期的常见冠叶样式。各冠叶嵌有松石、青金石装饰,肉髻高耸,宝冠后为螺髪。宽眉细目,微微垂视,五官紧凑,鼻子的刻画相对较为紧实,嘴角微微上扬。额头较宽,面庞方正且线条柔和,尼泊尔造像风格明显。缯带造型雅致,于双耳两侧盘卷折叠。左手施禅定印,右手触地结触地印,全跏趺坐。像下莲瓣为典型的明代中前期的莲瓣样式,排列整齐,密集紧凑。莲座上台面光滑平整,上下台面边缘饰以绵密的小连珠纹装饰。本件宝冠释迦牟尼是明代初年的体量较大,嵌件保存较好,鎏金层保存完好的一件杰出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