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1996年曾出版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鸿禧集珍》 南北朝铜鎏金弥勒佛像。弥勒,是佛教中的主要神祇之一,其形象出现多显见于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等大型石窟中。自南北朝时代始,弥勒以及同题材的造像,是民间主要的信仰与供奉主题。 弥勒,梵语Maitreya音译,意译为慈氏。相传生于南天竺的婆罗门家庭,后成为释迦牟尼的弟子。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让他住在兜率天内院中,经千千岁后再降于人世,广传佛法,成就佛道。兜率天是欲界的净土,是菩萨住的地方,即修菩萨道已达最高境界而等下生人间成佛的菩萨。兜率天的一昼夜相当于人间四百年,一年相当于人间一百四十一万七千五百年。据说居住此处的菩萨彻体光明,能照耀世界。佛经上说,弥勒在此要住上四千年,相当于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然后成就佛道,接替释迦牟尼救世。 此像面相,清秀俊美,所生肉髻高隆,饰水涡形螺纹,眼眉细长,柳眼微睁,嘴角含笑,神情生动。其时代风格及样式,与北魏、东魏者相近。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部,高欢立元善见为帝,史称东魏,占据今河南、山西、河北地区,并迁都邺城,即今河北临漳一带。 其像垂足而坐,下承台基,脚踏莲花,而左手仰覆于膝上施与愿印,右手当胸前结无畏印;身着袈裟,内着僧袛支,下着长裙。衣纹简洁,线条流畅自然,头光圆形中心内阴刻莲瓣,外饰镂空火焰纹。背光及衣物的刻画,显系南北朝时代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虽历经一千多年,背光仍能完整保存,其榫头、卡槽及定针具在,极是难得。加之高大的体量,观之气势恢宏。通体鎏金,鎏金仍存,略及锈色,又显出一千多年的余韵。 弥勒身披袈裟,褒衣博带,既慈且美。其身妙色,兼具信仰、祥瑞、艺术等等的特征,当是一件南北朝时代的神圣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