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观音,被认为是观世音菩萨三十三种化身之一,代表着面容俊美、姿态典雅的观音形象。在诸多大乘经典,如《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中,都有关于其的记述、可见信仰之广泛。事实上,在早期印度及唐、五代—宋金时期的中国中原地区大乘佛教艺术中,描绘自在观音题材的雕塑作品亦十分流行。佛教传入西藏后,因密教盛行,致使自在观音这一典型的显教观音图像在藏地甚少得见。通过菩萨头顶化现阿弥陀如来形象、左肩披挂鹿皮、身侧生起莲花等图像学特征,我们将此幅唐卡判定为观音菩萨无疑。 画面中观音居于中下方,右手撑地,左手托莲茎,舒坐于莲花宝座之上,姿态自在而超逸,躯体充满了动人的柔和感与生命活力。观音身发如意白光,面相寂静,头戴宝冠,宝冠之中端坐阿弥陀佛。高髻披发,袒露上身,项链钏环具足,身披天衣,帛带逶迤曲绕,左肩披羚羊皮,下身着彩裙。唐卡上方依次为是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弥勒佛、上师、奋迅度母。唐卡下方依次为六臂大黑天、不动明王和大悲胜海红观音。画面构图圆满,布局繁密,色彩浓艳而不失淡雅,绘工精妙,将主尊安住于自然而写实的山水花草之境,表现出一种华丽的宫廷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