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鎏金弥勒菩萨像(索南坚赞风格) 收藏


拍卖号:4077

尺寸 :32.5×20.5×5.8cm

估价 :RMB:450000-650000

成交价:RMB:

来源 :

拍卖描述

来源:著名古董商奥托·伯查德(Otto Burchard 1892-1965)教授旧藏。Otto Burchard于1931年至1946年在中国生活,1947年移居纽约。他于1935年前购入此佛。 著录:1935年《DR.OTTO BURCHARD & CO IN LIQUIDATION CHINESISCHE KUNSTH.ⅡTEIL》,德国柏林。 这是一尊来源极佳且较为典型的索南坚赞风格弥勒菩萨像。 此尊造像出自著名的国际古董商奥托·伯查德(Otto Burchard 1892-1965)教授之手,伯查德教授二战前就开始在柏林开店,专业经营中国古董艺术品。与同时期其它的德国经营中国古董艺术品的商人相比较,他的优势很明显,他在莱比锡大学学汉学出身,毕业论文写的就是有关中国的艺术,因此极具专业知识与审美眼光。在2021年巴黎佳士得亚洲艺术秋拍中,有一件商晚期安阳青铜枭尊,来自他的旧藏,估价40-80万欧元,最终152万欧元成交。 在他大学毕业后不久,他便决定选择做一名经营中国古董艺术品的商人,并在1920年代起就在当时德国的艺术中心柏林,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中国艺术古董店。他一开始,是给柏林经营中国艺术的大古董商做代理,去中国采购,后来发展到自己办展。伯查德教授于1931年至1946年在中国生活,1947年移居纽约,他于1935年前购入此佛。 注:Otto Burchard教授1931年拍摄于北京 注:1935年出版著录 西藏本土造像传统,工匠的名字出现在佛像的铭文中十分罕见。索南坚赞风格的发现源自一例带有铭文的铜鎏金十一面千手观音像标准器。著名喜马拉雅学者杰夫·瓦特先生对铭文翻译后梳理出了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索南坚赞作为当时的顶级造像高手,被众多寺院邀请铸造佛像。止贡寺第15任法嗣衮噶仁钦(1475—1527)在其著作《曲杰仁钦白桑波传》中明确记载了他的名字:1456年,止贡寺法嗣曲杰仁钦白桑波欲在止贡寺铸一尊五类珍宝的金刚总持像,于是“请来其技艺与工艺主神毗首羯磨媲美的来乌群巴、本名为索坚的工巧师铸造,在大殿内设作坊,造像于两月内圆满完成,并由众僧携带各类供品迎请至上师寝宫上层的赛康(金殿)”。 杰夫·瓦特先生将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同风格作品进行对比并归纳,将索南坚赞风格总结为以下几个特点: 造像莲座风格固定,单个莲瓣刻画精细,排列规整,每一只莲瓣内层细长而饱满,边缘起双线同时末端向上翻卷,外层莲瓣更为宽大且微微鼓起,瓣尖锋利并起棱。造像的开脸通常呈现出极为肃穆的表情,即细长微闭的双眼,类似弓形的上眼轮廓在眼睑处用双线刻画;头冠的样式十分固定,菩萨类造像通常头戴五叶法冠,正中的冠叶比例被放大,造型多为法轮或莲花的变形;宝冠下沿露处一排刻画精致的发线,排列规整,末端向头部两侧上卷。索南坚赞善于使用独特而精细的方式对造像身上的镶嵌物和璎珞进行处理。镶嵌位置十分多样,时常出现在头冠、耳铛、臂钏、璎珞等部位,每块镶嵌石均被精准的切割成圆形或水滴形,装饰效果华丽。 此尊弥勒菩萨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左手结禅定印,右手当胸结说法印,手指柔软而有弹性,指关节清晰自然,与真人无异。双手各伸出一支莲花沿手臂而上在肩头绽放,花蕊中分别为弥勒菩萨的标志性持物法器:净瓶和佛塔。眉骨凸显,双目修长,表情宁静慈和,眉骨凸显且相连鼻梁,竖条形白毫。头戴五叶宝冠,正中冠叶宽大,为圆形花瓣,两边分出两枝,其余四瓣呈卵形发丝刻画细腻,耳边缯带呈U形,带尾上卷,耳佩缀圆形花瓣式大耳珰,配饰项链、璎珞、臂钏、手镯、脚镯、腰带等均以细密的联珠纹表现,并镶嵌绿松石,毫不乏味。腹部表现写实优美,下身着双层贴体长裙,錾刻细密精美的折枝花卉,裙褶曲复自然,毫无滞涩之感。双层仰覆莲座,上缘饰联珠纹,珠纹匀称细腻,莲舌部位带有卷草纹。整体工艺炉火纯青,堪称15世纪西藏本土韵味的精美佳作。 索南坚赞风格造像的封底采用当时西藏流行的包底法,底部边缘露出莹润的铜色,而历经600多年,本尊造像还完好的保留了原封底,更为殊胜。西藏本土造像传统,工匠的名字出现在佛像的铭文中十分罕见。索南坚赞风格的发现源自一例带有铭文的铜鎏金十一面千手观音像标准器。著名喜马拉雅学者杰夫·瓦特先生对铭文翻译后梳理出了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索南坚赞作为当时的顶级造像高手,被众多寺院邀请铸造佛像。止贡寺第15任法嗣衮噶仁钦(1475—1527)在其著作《曲杰仁钦白桑波传》中明确记载了他的名字:1456年,止贡寺法嗣曲杰仁钦白桑波欲在止贡寺铸一尊五类珍宝的金刚总持像,于是“请来其技艺与工艺主神毗首羯磨媲美的来乌群巴、本名为索坚的工巧师铸造,在大殿内设作坊,造像于两月内圆满完成,并由众僧携带各类供品迎请至上师寝宫上层的赛康(金殿)”。 杰夫·瓦特先生将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同风格作品进行对比并归纳,将索南坚赞风格总结为以下几个特点: 造像莲座风格固定,单个莲瓣刻画精细,排列规整,每一只莲瓣内层细长而饱满,边缘起双线同时末端向上翻卷,外层莲瓣更为宽大且微微鼓起,瓣尖锋利并起棱。造像的开脸通常呈现出极为肃穆的表情,即细长微闭的双眼,类似弓形的上眼轮廓在眼睑处用双线刻画;头冠的样式十分固定,菩萨类造像通常头戴五叶法冠,正中的冠叶比例被放大,造型多为法轮或莲花的变形;宝冠下沿露处一排刻画精致的发线,排列规整,末端向头部两侧上卷。索南坚赞善于使用独特而精细的方式对造像身上的镶嵌物和璎珞进行处理。镶嵌位置十分多样,时常出现在头冠、耳铛、臂钏、璎珞等部位,每块镶嵌石均被精准的切割成圆形或水滴形,装饰效果华丽。 此尊弥勒菩萨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左手结禅定印,右手当胸结说法印,手指柔软而有弹性,指关节清晰自然,与真人无异。双手各伸出一支莲花沿手臂而上在肩头绽放,花蕊中分别为弥勒菩萨的标志性持物法器:净瓶和佛塔。眉骨凸显,双目修长,表情宁静慈和,眉骨凸显且相连鼻梁,竖条形白毫。头戴五叶宝冠,正中冠叶宽大,为圆形花瓣,两边分出两枝,其余四瓣呈卵形发丝刻画细腻,耳边缯带呈U形,带尾上卷,耳佩缀圆形花瓣式大耳珰,配饰项链、璎珞、臂钏、手镯、脚镯、腰带等均以细密的联珠纹表现,并镶嵌绿松石,毫不乏味。腹部表现写实优美,下身着双层贴体长裙,錾刻细密精美的折枝花卉,裙褶曲复自然,毫无滞涩之感。双层仰覆莲座,上缘饰联珠纹,珠纹匀称细腻,莲舌部位带有卷草纹。整体工艺炉火纯青,堪称15世纪西藏本土韵味的精美佳作。 索南坚赞风格造像的封底采用当时西藏流行的包底法,底部边缘露出莹润的铜色,而历经600多年,本尊造像还完好的保留了原封底,更为殊胜。 参考:15世纪 铜鎏金金刚总持坐像(索南坚赞风格),225万港币,香港佳士得2020秋lot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