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的显灵事迹开始于隋代。隋代封为“忠惠公”,唐代封为“伽蓝之神”,宋朝加封为“壮缪义勇王”,南宋时被列入正式的祭典之中。元代封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明代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朝时,关公更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山西关夫子”,获得了武帝、武圣人的尊称,与文王、文圣人孔子并列;他的庙宇被敬崇为“武庙”,和孔庙并祀,每年春、秋两季定期举办祭祀活动。 关圣帝君是儒、释、道三教共同的神祇,在三教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儒教将他列为五大文昌之一,尊称他为“文衡圣帝”。道教则尊奉关公为“荡魔真君”、“伏魔大帝”、“协天大帝”、“玄灵玉皇上帝”等。在佛教的寺庙里、释迦牟尼佛前面,有左、右护法天神,一位是韦驮,另一位就是关公。 此尊关公坐像以精美的铜胎掐丝珐琅工艺打造,头戴宝冠,面庞方阔,浓眉交蹙,凤目微合。身穿甲胄,足蹬云靴。右手捋美髯,左手抚胯部,端坐在方台之上,具有乾隆时期宫廷造像的显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