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橛原是兵器,后来被藏传佛教吸收为法器,有铜、银、木、象牙等各种材料制成,在《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道场念诵仪规》中更进一步地说:“檀之四角应钉佉陀罗木之橛,若无此木之橛,铁、紫檀木之橛亦可。长应为十二指,四指入地。”但无论是何种材料制成,在外形上皆大同小异,都是有一尖刃头,但手把上因用途不同而装饰不同。藏名译音:多杰雄努,译意:普巴金刚。普巴二字为藏语,其义为橛,以本尊手中所持主要之法器为三菱前尖的利器,故古有“金刚橛”之称。 这件金刚橛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顶上的三面忿怒明王头像;第二部分是手柄;第三部分是摩羯鱼和三棱杵,是法器主要特征。三面忿怒明王头像最具象征意义。通常认为,三面忿怒明王就是普巴神格化之后形成的明王形象─橛金刚的头像。三面头像共享一个红色如火焰式的发结,每面各有圆睁的三目,象征同时通达了义、不了义和不二义三种法门。火焰形髭须和双眉的威力,可以烧毁恶浊世界,锋利坚硬的牙齿象征一切世俗的欲念被无情破除。第二部分手柄由对称的一组图案构成,即上部为凸结,下部有一圈莲瓣。凸结类似于一种毛线编织物,象征一切邪魔被束缚,无法逃逸。第三部分是摩羯鱼和三棱杵。密教法器的刃部大多从摩竭鱼嘴里伸出,暗示赋予了强大能量,无坚不摧。三棱杵锋象征覂三解脱门,令有慧根者破除狭窄的自利,获得自在,直趋涅盘。 本件法器做工细腻,铸造精湛,比例合理,浑然一体,入手沉甸甸,似有法力流转其中,使持有者有一种可破除业障之感,显示藏传佛教法力与宗教艺匠的完美技艺结合,为不可多得的西藏18世纪法器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