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拏具”常用于佛教背光和佛寺券门(拱门)之上,大鹏金翅鸟居于高处,其余五种形象分布在两侧,又称“六灵捧座”“六灵捧会”。据《佛说造像量度经》记载,六拏具在门券自上而下依次为:伽噌拏、布啰拏、那啰拏、波啰拏、福啰拏、救啰拏。伽噌拏,就是大鹏金翅鸟,鸟身人面,嘴如鹰喙,生有巨翅,位列天龙八部,威力能降诸龙,有慈悲之相;伽噌拏两侧为那啰拏,也就是龙女,戴宝冠,披璎珞,双手合十,下着百褶裙,尾部生着长长的龙尾,是救度之相。那啰拏下侧为布啰拏,意为鲸鱼,或称摩羯鱼,长鼻、利齿、鱼身的形象。布啰拏下方为波啰拏,意为童子,明代以前为童子骑狮羊立兽的形象,明代后就只剩下狮羊。狮羊立兽出现于9世纪,写实化的形象如同大角山羊,有翅膀,又有狮子的特征。波啰拏下方应该是福啰拏,意为兽王,在明代一般画成狮子的形象,狮子乃“万兽之王”,威猛而立,为护法神物,有自在之相。福啰拏下方为救啰拏,意为象王,为白象形象。象身洁白如雪,为善师之相。 此件装饰构件为“六拏具”,这是藏传佛教中的法相装饰,由飞羊、狮子、白象组合而成,每一种形象都自有寓意。狮子双目圆鼓,镶嵌水晶,熠熠生辉。身躯体健壮,肌肉刻划细腻写实,柔软而富有弹性。童子骑狮羊立兽,童子左臂高举持一莲枝;花冠、耳珰、璎珞及修行带雕刻精细。此构件融合了尼泊尔和西藏的造像特征,推测可能为丹萨替寺大塔的一部分,整体红铜鎏金,金水亮丽,制作工艺精湛;题材少见,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佛教艺术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