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生,乌仗那国人,是西藏前弘期对佛教在吐蕃产生和发展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佛教大师之一,也是宁玛派所崇奉的大圆满祖师。吐蕃王室佛教徒巴赛囊从尼泊尔迎请寂护入藏弘法,后因为受到苯教势力的排挤,寂护被遣返尼泊尔,他遂与当时的吐蕃赞普建议迎请莲花生进藏。莲花生入藏之后,以咒师的神通力降服了众多苯教信徒,因此得以使佛教在苯佛之争中占据了上风。在赞普的支持下,他为西藏建立有史以来的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开始组织译经并授徒传法,在西藏弘扬显密教法。然而,苯教徒不甘心失败,于是在反佛势力的撺掇之下,赞普宣布在敦喀尔召开了一个佛苯辩论会,莲花生和寂护等人作为佛教一方针对教法之优劣而对苯教势力展开了激烈辩论,最终取得了辩论胜利,因此下令兴佛灭苯,从财物布施和政治地位两方面支持佛教事业的发展。使得佛教在雪域高原得以生根发芽,并最终成为主流的宗教信仰。由于他对藏传佛教所作的巨大贡献,受到和后弘期各宗派的共同敬仰。 此尊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古如仁波切“宝上师”的化身,头戴尖顶日月通人冠,内着肩饰如意云肩的长袍,外披打坐披肩,足踏藏式云头靴,项饰花瓣形璎珞,右手当胸持杵,左手托嘎布拉碗搭于左膝,为莲师常见的造型样式,只是尖顶通人冠和项饰璎珞较为罕见。面相端严威仪,双目炯炯,眉弓与鼻梁立体坚挺,唇部棱角分明,突出写实感。身姿端庄,背部挺拔,散跏趺坐于仰覆莲台之上,颔首下视,头部略向左倾,悲悯情态的表现油然而生,恰好与富有动势的左侧肢体相配合,准确地抓住了莲师点化摄受众生的动态瞬间。莲座为双层仰覆样式,顶饰一圈联珠纹,莲瓣不施装饰,古朴浑厚,承继了12~13世纪帕拉风格造像的莲座样式。此像铜色古朴温润,衣饰与面部仍见有鎏金痕迹,雕刻手法纯熟、洗练,尤其是衣纹的表现尤为流畅生动,借鉴了汉地的表现方式,可与15世纪永乐造像以及江孜白居寺塑像媲美,注重表现衣饰的层次关系和衣褶纹路的起承转合,对于锦缎厚重的质感,也刻画得入木三分,既能感觉到内在身体的真实存在感,又体现出衣服自然垂下的走势,十分到位,反映了14~15世纪藏中地区金铜造像精湛的写实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