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红始见于元代,因制作工艺繁复而苛刻,故明永宣后少有成器者。乾隆一朝承前余绪,崇尚摹古,追求融汇古今之精粹于一体,青花釉里红烧制更见随心,故其御瓷一项多见古为今用,又不乏创新活力,且题材丰富,画工求精求细,甚得后人称誉。 本品为乾隆时期灯笼瓶,造型尊贵典雅,胎质坚致莹白,釉光滋润厚腴。通体以釉里红工艺装饰,肩部、足墙双弦纹以青花描绘。口沿饰贯套缠枝莲纹一周,并兼饰莲托蝠纹。肩部绘回纹及如意云头纹一周,腹部主体纹饰折枝花卉纹,枝脉韧劲,叶片精巧翻卷,朵花雍容,花瓣厚重感表现极佳,构图疏落有致。又绘葫芦、宝剑、花笛、渔鼓等“暗八仙”纹饰散布其中,纹饰布局匀称工整,精工细巧,足胫处衬以变体莲瓣纹,足墙饰卷草纹一周。 纵观清宫档案所载,乾隆皇帝对釉里红情有独钟,多次谕旨御窑厂烧造釉里红器皿,尤为留心釉里红的制作效果,曾主动提出明确的标准——务要花纹清真。此瓶质精而色妍,全器法绘娴熟,运笔生动流畅,饶有风姿,其釉里红妍丽无匹,布局虚实相宜,益生清新之气。此种制式的乾隆时期作品鲜见公私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乾隆釉里红福寿瓶,以及上海文物商店藏釉里红螭龙瓶,与本品有异曲同工之处,可做互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