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灯碧玉制成,主体为振翅欲飞的海雁,直立式,头顶圆台,上有插钎,可穿蜡烛,大雁双足踏于底盘托座内部神龟玄武之上,盘内浅刻海水江崖图案,气势威严。大雁踏玄武立于翻卷海浪之上,使整件烛台意取海晏河清主题,寓意黄河水清、浪静风平,天下太平之意。这件碧玉烛台题材吉祥,选材、雕工均具有典型的清宫玉作特征。 参考:《故宫生活图典》,紫禁城出版社,2007 图205,第136页。 清代黄河水患不断,乾隆皇帝曾六次南巡,除最后一次南巡时年事已高,前五次都前往阅视河工,对待河务事无巨细。康熙皇帝也曾有“今四海太平,最重者治河一事”,“河患不除,夙夜不能暂释于怀”之语。乾隆时期对待海塘工程也十分重视,至乾隆晚期,先后在浙江境内修建了自金山至杭县全长二百四十八里的鱼鳞石塘,在钱塘江南岸也修建了许多石塘和土塘。由此可见,清代皇帝对海工河务的重视程度,以“海晏河清”为主题的纹饰在大量的宫廷艺术品和日用品上出现,也体现了帝王对自己无时不刻的提醒和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