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威严大气,螺髪细密规整,宝珠顶严;额际宽广,下颌低收;弯眉垂目,琉璃眼,相容和熙;颈部短粗,刻有三道蚕节纹,胸肌挺括。身着通肩式袈裟与僧裙,胸部露出内束的裙腰,下摆在双腿前铺展开来,衣纹的处理采用汉地写实手法,折迭曲覆,质感较强,但仍清晰可见躯体的自然起伏和变化。全跏趺坐,结禅定印,体态饱满,富有力量。造像尺寸硕大,工艺精良,应出自皇家寺庙。留存至今极为不易。 夹纻,亦作“夹纾”、“挟”、“干漆夹”,即传统所称“内脱法”,为佛造像技法。其法用生漆涂刷,漆干后用生漆糊上第一层麻布,干燥后糊第二层,反复多次。待生漆麻布晾干坚硬后掏出泥胎,揭下生漆麻布硬片,按原位再次糊牢。底嵌上木板,再用生漆麻布封住即成。因此夹纻造像又有“脱空像”之称,属漆器工艺当中的难度极高之法。元代虞集在《道园学古录》中则载:漫帛土偶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俨然成像。 夹纻造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质地很轻,世人称为“行像”。然而也正因此,破坏与流失,造成了夹纻像的存世稀少。本像形神俱美,因其存世稀少,因其工艺经典,因其神性庄严,是一件包含历史价值,又有艺术价值,更具精神价值的佛像,其珍贵程度难以诉于言语。可以说,拥有这件佛像,便有了建造一所庙宇的资本。甚至,它本身就是一座寺院。 参考:明代 夹纻金漆观音坐像 古天一2018年秋季拍卖会 RMB:2,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