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养德堂旧藏 香港佳士得 ②蓝田山房旧藏,1993年购于香港。 本件鸮形佩以圆形玉料巧妙琢磨而成,是早期鸟形佩之精品,用以彰显拥有者如鸮在黑暗中亦能辨是非善恶。玉质细腻,琢刻精致,且与鸟喙左右两侧的厚度上钻磨出细致的斜向系带穿孔,由此避免一般玉鸮的正面穿孔破坏整体美感的弊病。 本件玉鸮以圆形芯料设计而成,故而玉鸮身形饱满,尤其羽翅应用了圆形玉料本有的轮廓,因而产生膨胀外扩的视觉感受,状若即刻振翅凌空。 玉鸮予观赏者乘风飞翔的想象,还在于作者安排玉鸮的纹饰深富巧思。作品呈俯瞰鸟形,双面琢刻相同纹饰,略分为首、身、翅、尾四部分。鸟首约呈扁椭圆形,有一双圆形大眼,勾喙尖细,凸出向上。鸟首中间以细线琢刻两道收尖向上的箭形折纹,除了代表扬飞的羽冠,也加强了由勾喙尖端引导向上的视觉动势,使飞鸟更显扶摇直上。尤其翅膀向内收转的螺旋纹饰,或可表现为羽翅与身躯相连的关节,亦或是高速飞升时气流造成的涡旋。 双翅之纹饰乃是鸟身最为引人注目之处,以双螺旋之阴刻线纹构成,由中心对称向两侧旋转而出,至最外围线条,顺沿外廓边缘延伸成弧形平行线,仿佛是鸟类翅膀中强有力的羽翼,线条顺畅利落,且羽翅末端轮廓以波形弧线刻划,更显现出羽翅翱翔的轻灵之美。作者以双翅之间的细长空隙与左右翅膀下方露出的鸟身,暗示鸟翅与身躯的叠覆层次,且刻意将左右羽尾设计成交叠之状,鳞次栉比的立体感立刻显现。 本件玉鸮所采用的阴刻线手法,在西周玉器即相当常见,然作者细致地将各式纹样交错分布,兼以轻重粗细之变化,实为精彩杰作。尤其特殊之处,在于构思超越了平铺直叙的线纹装填,不但抽象的纹饰分别指向不同的表现,多重寓含更能引人想见鸟禽御风升腾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