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盒作方胜式,盖、身为天覆地式,平底。通体贴浅色竹黄为饰,盖面边缘处又镶贴一层,成阳文装饰带,恰好廓出二方形叠角相压的轮廓线。盖、身立墙则各有一条装饰带。 此方胜盒的造型及纹饰具有典型的清代宫廷造办处特征。盖盒竹黄片粘贴紧密,拼接细致,过渡圆融,色泽温润,尽显独特韵味。 贴竹黄,又称“包镶竹黄”、“文竹”,以竹里作面,故亦称“翻篁”。其做法是以木为胎,再在木胎地子上包镶一层竹黄,颜色清新淡雅,灵秀可人。贴竹黄法始于清代中期的江南一带,盛行于乾隆朝。清人谢堃在《金玉琐碎》中记:“孰不知竹性最脆,独嘉善所产大可翻转其里,雕镂人物,制笔筒、笔瓶诸器,谓之‘翻篁’”,对江南地区嘉善一带所产的翻篁器物备加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