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古玉图考》,吴大澂。 来源:吴大澂、吴湖帆旧藏,上海博物馆退赔。 记录:中贸圣佳2017秋季拍卖会 曾谙-江南文人旧藏专场 LOT2515 黄玉宝琮 ——从愙斋到梅景书屋 此黄玉琮乃海上收藏世家吴氏家族(吴大澂、吴湖帆祖孙)旧藏,《古玉图考》著录,曾入藏上博,来源显赫,流传有序。 吴大澂(1835 年-1902 年),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同治七年(1868 年)进士。清代官员、金石学家、书画家。吴氏历官陕甘学政、广东巡抚、河道总督、湖南巡抚等。吴大澂工篆刻和书画,又以诗词及散文著称。吴氏尤其精于金石与古文字考释,是晚清著名的收藏大家,后世其收藏名声亦远大于政治名声。吴大澂著有《愙斋诗文集》、《字说》、《吉林勘界记》等,其鉴藏类著述有《说文古籀补》《愙斋集古录》《古玉图考》《权衡度量实验考》《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十六金符斋印存》等。 《古玉图考》成书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该书不分卷,考说古玉四十余种近二百件,图文并茂,图由大澂族弟吴大桢绘制,图后按类附器物尺寸、名称、用途、年代的文字说明,内 容丰富,直观易晓。其收录齐全,品类丰富;标注翔实;考证精当,多有发明。该书是近代以来关于玉器鉴藏、研究的划时代的奠基性著作,吴大澂在书中做了关于古玉研究的很多开创性工作,比如“玉璇玑”、“玉牙璋”等玉器皆是《古玉图考》首先提出定名并且沿用至今,此书至今在玉器研究、收藏界仍有巨大的影响力。 吴湖帆(1894 年-1968 年),吴大澂嗣孙。初名翼燕,字遹骏,后更名万,字东庄,又名倩,别署丑簃,号倩庵,书画署名湖帆,曾用斋号曰:梅景书屋。近现代海上著名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作为鉴定家,他与收藏大家钱镜塘同称“鉴定双璧”著名的《富春山居图》残卷《剩山图》的发现即是经吴湖帆慧眼识宝。吴湖帆富于收藏,一部分是继承自祖父吴大澂之旧藏。二是来自外祖父沈树镛“宝董堂”以及夫人潘静淑的部分家藏,静淑曾祖潘世恩为清道光时宰相,伯父潘祖荫为晚清著名的收藏巨擘,其攀古楼所藏文物富敌东南。静淑过门时陪嫁有很多古董字画。三是湖帆历年收集之珍品。解放前,吴家藏品已多有散落佚失;解放后,又或捐献、或售与国有博物馆(今苏州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动乱始,湖帆家经多次查抄,很多藏品进入上海博物馆,吴湖帆亦在1968 年7 月7 日因病离世。动乱结束后,吴家藏品一部分由上博退赔返还与其后人。 上拍之黄玉琮即吴湖帆直接继承自其祖父吴大澂之旧物,著录于《古玉图考》,书中“黄琮八”(图一)即是此琮。囿于时代所限,《古玉图考》里图像玉器皆为线描图,多数器物的线描图跟实物略有差异,此类现象在很多古代著录甚是常见。是琮黄色玉质又有红色沁,书中标注“黄琮八”为“黄玉有璊斑”,“玉赤色谓之‘璊’”,“璊斑”即今天我们所谓的红色沁。此琮首现市场于2017 年中贸圣佳秋拍“曾谙——江南文人旧藏专场”, 据了解,此批拍品皆直接得自于吴氏后人。专场LOT.2511——LOT.2526 皆为吴大澂、吴湖帆旧藏之物,黄玉琮为LOT.2515。 琮内璧写有“553461”白漆编号(图二),外侧贴有“帆436、3-17”红白纸标签(图三)。经多方考证查阅,此两类编号、标签乃是当年吴氏家藏查抄入藏上海博物馆的标识。白(黑) 漆之数字编号是上博查抄入库之编号;红白纸标签写有“帆”字样,表明器物来自吴湖帆处,“3-17”等数字是器物的具体编号。近些年,吴氏旧藏(带有上博标签、不仅是玉器)在各大拍卖偶有出现(据了解委托方皆是直接来自于吴氏后人家属)大约有四批次,现总结如下:(表格一) 由以上表格可见,漆写数字有白、黑色两种,编号亦有六位数(553461、553446 等)、七位数(5053399、5053474 等)之别,应是不同批次入藏所致。 又有吴氏旧藏因为种种原因(解放前即已散佚、未被查抄之属等)未入藏上博而近些年流传于市场者,见于下图(仅统计玉器类):(表格二) 除此之外,吴氏藏玉如今最大宗者,应藏于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据馆方考证,1927 至1928 年间共入藏吴大澂旧藏玉器二十七件,大约至少有四件著录于《古玉图考》。 2017 年12 月苏州博物馆举办“梅景传家——清代苏州吴氏的收藏”,包括故宫、上博、南博、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等海内外十数家博物馆的吴家旧藏得以在吴氏家乡苏州重聚,有书画、青铜器、文玩等,其中包括数件玉器,展后又各奔东西,吴氏旧物不复聚,散落天涯矣。 吴氏藏玉流落私藏者,寥若晨星,黄玉宝琮,几为最佳者也。其经数千年埋没,至迟清季已面世,长期盘摩赏玩,玉质脱胎换骨,沁色灿若红霞,宝光内敛温润。前历吴氏三代递藏,浩劫中入上博,而后出复归吴家;其物虽微,却影射出近现代史之沧桑巨变,见证百余年收藏世家之兴衰,诚传奇哉!祈望今有识藏家宝之、藏之、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