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头罐,是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罐式,罐体形状颇似卷轴画的轴头,为明永乐时期创烧,造型为上小下大,斜直腹,底内凹,颈腹之间有板沿,弧形帽式盖,器体纤巧。 轴头罐造型的来源一直是个谜,国博仅存的一件“永乐青花轴头罐”,是记录中最早的瓷器作品,永乐之前并无发现同类景德镇作品。据资料记载,永宣时期大量引用伊斯兰金属器为原型,在景德镇制作了很多新颖经典的青花瓷,轴头罐正是仿伊斯兰铜制墨水瓶而来,永宣时期古人并无墨水这种书写方式,故将原型改为装浆糊的小罐(故名糊斗)是合理的推测。后期雍乾时期又复出现,尤其雍正官窑器制作极精。 本轴头罐以锡制成,造型新奇特异,典雅端庄,卧足寰底,下腹微凸,出沿背部圆润有力,直颈中空带盖,通体清新素雅,比例拿捏恰当,器壁坚硬,厚薄适中,线条极其流畅,包浆浑厚老辣,通体泛水银色,罐身通体起自然氧化斑点,古人称之为鲶鱼斑,充满岁月痕迹。 盖内小行楷书落款“戊寅小春 鹭離制 存周”,刀工锋芒尽显劲秀有力,可见沈氏镌刻之功力。戊寅年为1698年,当时沈氏年长69岁,正属制器巅峰之时。此器旧配日本老仕敷与桐木盒,木盖内部与仕敷底部都有日本收藏者的考证提拔,更显出古人对此器的珍爱程度与递藏关系。无论案头陈设,还是欣赏把玩,极简的线条与舒适的手感,都是令人无比愉悦的,不愧是件文房珍品! 沈存周(1629-1709),字鹭雝、晓颿,号竹居主人,浙江嘉兴人。康熙初,沈存周居嘉兴春波桥,能诗,善以锡制各式锡具,以锡壶多雅驯。所治锡器,镌以自作诗句。镂刻的诗句、姓氏、图印即世工书篆者不能过。据《耐冷谈》载:“元、明以来,如朱碧山之银槎,张鸣岐之铜炉,黄元吉之锡壶,皆勒工名,以垂后世,不闻其言诗也”。